自在學佛的人生



分類:淨心良藥



 


自在學佛的人生


佛是什麼?


佛陀含有「覺人」、「自覺」、「覺一切」,而「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的意思。


佛家人絕不主張「信」佛,而是「學」佛;學佛便是學做一位自覺、覺人、覺一切法的尊者,學會拈花微笑、學會身心安頓、學慈悲、學布施、學會度化眾生。簡易的說,學佛是在學習佛觀照玩賞生活,過一個清心、自在無礙的人生。佛經雖浩翰萬理不離生活,唯有學佛學出自在,才算法力暢達。在生活裡自然流露一種活潑自信的格調,淋漓出一種玻璃的光采情趣,展現大海大河的氣度,才是真佛。


佛學首重「隨緣盡分」,隨著機緣變化實踐,不必強求,順其自然。盡了力之後,仍然必須面對「失敗」與「成功」兩面,不可能凡事成功,成功必定是一連串失敗的累積;人生的可貴在於經驗的累積,累積經驗需要過程,盡了力,其實便是成功,即使失敗,也獲得許多別人學不來的經驗。失敗也許只是經驗不夠,或者根本是興趣不合,失敗用來提醒人調整方式或調整角度而已,不必做困獸之鬥,也毋須流露苦痛與失望。


順其自然,聽起來也許很哲學,事實卻很生活,它代表等待與尊重時間;地球公轉一圈是一年,自轉一圈是一天,一年是一歲,長鬍子必須等到青春期,這些都是自然,違背不得的。順其自然,也是「水道渠成」的意思,成功往往會留給那些有耐力的人,就如同成長一樣,是不可能用拉拔的。


別誤以為隨緣等於坐以待斃或者聽天由命,而是更積極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人生觀。成功不見得是「明天」的事,有人一輩子都沒成功,但一輩子卻都很快活。


按佛家的三世因緣觀都是天註定的,同船共渡要修百年,同床共眠可要修上千年了;惜這種緣,會使人學得更多的「包容」、「隨喜」、「讚美」、「忍讓」、「互諒」等等成熟的人生觀,懂得珍惜昔日的善緣,結今日的良緣。


人終究會灰飛煙滅的,懂得惜緣,才能活出一世快活,做位化緣人間的活菩薩。


眾生皆佛,立地成佛,人都有慧根,表明了人人可成佛,心裡學家叫它「演好自己」。連自己都演不好的人,又如何成龍成鳳,連自己都無力掌握的人,又怎麼談得上功成名就,套句佛陀用語,作為人,起碼也得做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教教義一再表明,做自己主人的人才能掌握命運與前途,不必仰人鼻息,看人臉色,活的獨立有尊嚴。這種感覺近乎「無欲則剛」,只要凡事努力以赴,實力取勝,自然不必老做應聲蟲;有實力的人,更不必唯唯諾諾,以老闆的好惡是瞻;演好自己的人,方能有為有守,退可防身,進可攻城。.....演好自己,創造的是一種「不受支配的性格」。


每個人都是築夢人,但夢應與理想契合,這樣的人才能身心安頓。探索、領悟、尋覓是成事的三大過程,佛陀更肯定眾生的本性裡,本來就是具足清淨梵行,只要樂於發心立志,人人皆大有可為。


「心靜則佛土淨」,潛修的人才能遠離煩惱,因為修行之後,凡事都能以平常心視之,無明的煩惱自然消失,就不會有嗔怒。「凡事往善念著想」,每個人都有善惡兩念,你看到善就是善,你見著惡就是惡。多收善念,時時歡喜;常收惡念,處處生氣。


人僅是一部有限的機器,貪與慾最終只會折損生命而已,死了任何擁有全是假的,所以要破除貪慾特強的「我執」。【六祖壇經】有言:「佛向心中作,莫向心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經過「內省」臻於「心物不二,一體圓融」之界。


 


 


.........參考摘錄於 游乾桂先生 著的【用佛療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婷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