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底有多少痛苦?





 


依照佛家的觀點煩惱共有八萬四千,這當然不是量化的數據,而是強調人類煩惱果然多如牛毛,於是必須加以精簡濃縮,成了「佛教六種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不正見。


工業時代的人類最大的煩惱是「貪」與「慾」;現代人早已脫離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年代,每個現代台灣人的身上起碼都有八斗米,但卻甘為十八斗米折腰,一棟房子的人,心繫第二棟或者第三棟房子;有了轎車之後,比的是牌子,賓士、積架、勞斯萊斯成為心中夢田;年薪一百萬的人,期待如何進階成為年薪二百萬的族群,終其一生都在忙碌;於是忙「死」了,忙「壞」了,忙得「要命」,忙得「不可開交」成了一成不變的口頭禪,忙,不是為了改變生活品質,而是虛假的物慾代價。很諷刺的是愈是有錢的人,愈不會「用」錢,也就是錢與生活品質沒有必然關係,反而是那些信守「夠用就好」的生活哲學的人,對於金錢自有一番妙解......他們什麼都有,只是沒錢而已。


聽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汲汲營營的人,自許七十歲退休之後能環遊世界一周,遊遍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看盡風花雪月,煙飛草長的景致,可惜這個人只活了五十八歲......什麼都來不及看到,已灰飛煙滅。


貪心來自慾望的過度膨脹,永遠不懂滿足的人,不明白知足常樂的快意。知足的人懂得夠用就好,生活簡單隨遇而安,所以時時快樂處處寬心,雖然簞食瓢飲,也能恬淡自適。不知足的人,為了功名利碌,每天做些不喜歡的事,逢迎拍馬,弄得筋疲力竭,苦不堪言。......佛典上說:「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亦如地獄;知足的人,雖臥地上亦如天堂。」


瞋是對一切不順心的情境,都會心生憤怒;心理學家相信,怒是會複製的,生氣的人會得到別人怒目相待,氣上加氣的結果是「氣」功愈練愈佳。......躁鬱症、躁症、情緒障礙,最能解釋瞋。


癡是一種不明事理的愚蠢與無知;亦即不知自己的本來面貌。......癡不一定是智能不足,像是固執、執著、不願意接受新觀念,新看法皆是。


慢是傲慢與自大的意思,是我們察覺不到由內心引起的分別心。看到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就瞧不起對方;看到能力高強的人,會說:「也不過如此而已」,這就是慢的心態。......自大狂、傲慢症、失信症、歇斯底里症等等,是慢的最佳詮釋。


疑是一種對真理不能堅信,游移不決的感覺;事事懷疑,事事疑,於是人生裡充滿了迷惑難解的窘態。......精神疾病中的「敏感症」者,或者俗稱的「優柔寡斷」者都是。


不正見由於思維不正確,因而對真理產生錯誤的認知與見解,也就是使自己狹窄的看法與見解。依心理學指的就是那些不服輸、任性、更要別人認同他的想法的人。......強迫性格的人多有「不正見」。


人生的苦難雖然很多,它像瞞大網一般蓋住身心,解脫它才能得自在。快樂的因會種出快樂的果實,離苦得樂,不是說說而已,終究必須證得佛性,才能成為大智大德不沉緬於聲色犬馬的歡喜人。


多數的心理困擾者,並非真正具備精神問題的條件,而是對事件本身不太明白的莫名煩惱,比方說不明白生命的本質是空來空去的人會「貪」,把金錢當作安全的保障,終其一生都在為錢所擾;不知道活著必須好好活著的人,會忙、盲、茫,不知為何而活,而掉入忙碌是情緒之感,情緒是家庭之癌的陷阱裡,徨徨不知終日。......「一個人如果不能為某件事情負責,就無力承擔這件事所帶來的讚賞與指示。」


多數長命的人並非靠吃補品維生的,而是兼具平和、寧靜、肯定的人生觀,也就是一種身心安頓的特質,這種特質哪裡來的?......多數來自於體悟生命本體,信守「真正的」存在。


生命的意義不是追尋快樂一途而已,而是讓整個生命湧滿意義,跨越生,滅度死,之所老,病中樂,最後進入來得去得,難捨能捨的境界,不正是身心安頓的最佳秘法。......「任何人只要持有一個生存的理由,就幾乎可以承受任何的形態的生活模式。」


人應該學會對自己的生命負全責,經由內觀,沉靜身心,淨化心靈,漸生出一種虔誠與謙虛的性格,寬容一切,善待自己。這樣過生活就不會感覺到人生的痛苦囉!......知足常樂.......


 


 


.........參考摘錄於 游乾桂先生 著的【用佛療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婷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