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壓力 孩子倒退嚕
文/雲霓
父母一定要用嚴格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才會讓孩子有好表現嗎?眾多的挫折與批評真的會讓人愈挫愈勇嗎……?
「為了錯一個數學的計算,就被罵了半小時……」「我媽規定我必須要考滿分,這次月考沒有滿分,每少一分就被打一下……」經常聽見孩子委屈的抱怨,他們心中共同的感受就是未達父母心中的完美,家長總是不滿意、總是有罵不完的批評。
一位媽媽表示自己的孩子「很不乖」。進一步詢問該生在家的行為後發現,母親有時為了孩子作業上一個問號或是錯誤而生氣。她說:「像是上次家課的數學練習題有一題寫錯了,我生氣極了!明明叫他做完之後要仔細檢查,但是他還是做不到,我實在是受不了這樣的孩子……。」為了家課上的這個小錯誤,孩子整整被打了5下手心,也被罵了半小時。母親的出發點當然是為孩子好,但是一個小錯誤真的需要半小時的責罵嗎?父母一定要用嚴格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才會讓孩子有好表現嗎?眾多的挫折與批評真的會讓人愈挫愈勇嗎?
<行為實驗>無助感加深 變成自我放棄
行為學派中一項有名的實驗「學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實驗組的狗被放在一個無法逃脫的環境中,並施予引起痛苦但卻不至傷害身體的電擊。電擊使得狗驚叫與掙扎,但狗卻無法掙脫電擊。
狗兒日久即習得「逃也沒用」的心理。接著將這些狗放到一個只有矮牆圍住的環境,就算電擊再痛苦,狗兒也不會跳過圍牆逃避痛苦。這個實驗是針對狗進行的研究,陸續許多以其他動物為對象進行的類似研究,也有相同的結論。
這樣的實驗不禁令人好奇,如果一個孩子久處於無法逃脫的負面壓力之情境中是否也會有學得無助感的產生?是否在長期的屈辱與挫折之中,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放棄心態,甚至是負面的反向行為?雖然基於人道與道德的考量無法以人類做為實驗對象進行探究,但是這種「學得無助感」卻可以在許多人的身上觀察到。
<家長手冊>先讚美再要求 看見孩子的好
父母們當然期望自己的孩子不會過度的自大與驕傲,當然期望孩子能謙虛、能精益求精。
但許多研究發現,長期以挑剔缺點的負面態度面對孩子,孩子不但可能無法滿足父母完美的期待,還可能過度感到屈辱,使他們失去自信與自尊、失去求知的熱忱、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甚至造成「學得無助感」。相信這種讓孩子放棄學習、放棄成長、放棄一切的「學得無助感」心態,絕對不是每個父母所要的。
所以,孩子的確需要生活中一些小挫折讓自己有越挫越勇的韌度與奮發的勇氣;父母的確也不能以善意謊言掩飾孩子的缺點,讓孩子過度地膨脹自己,而不明白自己的缺點。
但是在責備孩子做不好的一分前,別忘了先誇獎孩子表現好的九分,別忽略了孩子為達到目的前所付出的努力,也別忘了包容、寬恕、愛的重要。因此,下一回在批評孩子表現不好之處前,父母別忘了提醒自己長期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過多的批評與挫折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怨天尤人、對一切失去熱忱甚至放棄學習喔!(作者為國小教師)
自由時報-9904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