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過招〉見招拆招 破解壞習慣



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會有些異常行為,例如不去睡覺、說髒話、怕黑等,家長碰到這類情形,可以怎麼克服……


〈你可以這樣做〉當孩子不想睡時……






圖/陳佳蕙


文/黑磨菇


小姪子又不想睡覺了。


4歲的他,精力充沛過人,過了晚上10點仍活蹦亂跳著。嫂嫂硬押他進房間已快30分鐘了,最後只聽到房裡傳來媽媽大吼一聲:「不睡覺,那你出去好了!」接著房門打開,抱著布偶的小姪子掛著兩行淚嘟著嘴走出來,一個人坐在他的小板凳上啜泣。


他爸爸過去好說歹說了半天,這小硬漢就這麼瞪著大眼睛嘟著小嘴,怎麼也不肯再上床,半天終於吐出了一句話:「睡覺就不能玩了,我還要玩嘛……。」眼淚又滾了出來。


坐在一旁的我,聽到了這句話,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元元還想玩對不對?那你想跟誰玩?想不想跟Mickey玩?想不想跟巧虎玩?想不想跟皮卡丘玩?」


小姪子猛點頭,原本淚水模糊的眼睛開始變得澄澈。


「告訴你一個秘密喔,有一個地方可以喔。」小姪子帶著疑惑的眼神看著我。


「你看喔,你平常會不會飛?」小腦袋甩了甩。


「可是你不是告訴過我,有一次在夢裡面飛很高很高……。」


「比雲還高喔!」他搶著接話。


「還有,你前幾天是不是在夢裡開一輛很大的車……。」


「很大喔,比爸爸的還大喔!」滿足的笑容在他臉上滿溢著。


「好棒喔!你看,很多平常做不到的事,在夢裡面都可以做得到耶!」


「現在你想跟巧虎還是皮卡丘玩,就一直想著他們,一直想,也許他們就會跑到夢裡面找你玩喔!」他輕點著頭,一副原來如此的樣子。


「不過你知道要怎樣才能做夢嗎?」


「我知道!睡覺就可以做夢了!」


「對呀!你好聰明喔!可是有一個問題耶……」


「什麼問題?」小姪子歪著頭看著我,我知道這時只差最後一步了……。


「其他小朋友都早早上床了耶!如果他們也想找皮卡丘玩,他們就會先睡著,然後先夢到皮卡丘。你現在還沒睡,到時候在夢裡就找不到它囉,所以你也要趕快去睡覺!不要讓其他小朋友先搶走皮卡丘!」


這句話就像策馬狂奔前在馬腹上重踢那一腳,小姪子抱著小布偶立刻衝向房間,跳上了床,閉起眼睛,房門關起後就再沒有了聲音。


小孩子的思路很單純,但常與我們大人的頻率不太相同,有時只需稍稍微調一下頻道,就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波長喔!


 








〈你可以這樣做〉當孩子說粗話時……





圖/陳佳蕙

文/達可潘


兩個孩子在我的課堂上,為了下課時的不愉快事件摃上了。阿黃當著我和全班同學的面,拍桌對著另一個同學大罵粗話。


早已知道部分孩子在私底下會用粗話罵人,但是,敢當著老師的面公然用粗話罵人,還是我第一次遇到。我放下課程進度,專心處理這件事。


我把孩子的話寫在黑板上。講臺底下傳出竊笑聲。


「這個『幹』字是什麼意思?」我問全班。很多孩子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


「是不是『打敗』的意思?我們打球時,常常會說:『我們要把你們幹掉。』」運動高手小成說。


「小成的說法對了一部分,」我望著好奇的孩子們繼讀解釋:「不過這個字在『粗話三字經』裡可不是這個意思。」


「是什麼意思?」


「是『發生性關係』的意思。所以,當你對別人罵這句話時,意思是說你要和對方的媽媽發生性關係。」


「好惡呀!」臺下紛紛傳出作嘔聲。


「所以呀!」我打鐵趁熱趕快接著說:「對別人說這種粗話,只會傷害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好印象,因為只有『沒品』的人才會說這種話。像阿黃,本來我還跟他以前的老師說他很可愛,進步超多的,可是,我現在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了。」


話說到此,剛才拍桌大罵的阿黃淚流滿面。我知道他心裡一定後悔極了。


很多孩子說粗話,是受到家庭環境或同學的影響,其實他並不清楚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只是把它當作發洩情緒的口頭禪使用。


我相信,當孩子說粗話的時候,讓他知道這句粗話的涵意,及說了粗話對自己的形象造成的後果,會比一味的禁止、處罰還有效果。




 






〈你可以這樣做〉當孩子怕黑時……





圖/陳佳蕙

文/ISA


兒子今年已經5歲了,從懂事開始,他就一直不敢單獨睡覺,連上廁所都一定要有人陪才敢去,特別是晚上的時候。他總是那麼「怕黑」、「怕鬼」,如果沒有人陪同,他就一直忍著,甚至尿褲子……。


為何產生恐懼心理?


道生華城托兒所教學組組長陳桂盈表示,有一些原因和情況,在不知不覺中會造成幼兒的恐懼心理,是父母必須注意和避免的:


1.大人的恐嚇:當孩子不聽話或淘氣時,有些父母會用鬼來嚇他,「你如果再不乖乖聽話、坐好吃飯,待會恐怖的虎姑婆就會找你!」或是將孩子關在黑暗的地方,如小房間、廁所等,藉以處罰、警告孩子,此方法容易讓孩子產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緒。


2.獨處:孩子的世界裡,往往是伴隨著黑暗、陰影和獨處等因素,特別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比較缺乏安全感,容易產生恐懼。當他說「有鬼」時,可能是害怕黑暗裡看不清楚的物件、可能是曖昧不明的陰影,也可能是自己不願一個人獨處、害怕孤獨……。


3.過分的渲染和誇大:幼兒如果有父母、親人的陪伴,給他安全、親密的安慰,幼兒是不會怕黑的。但如果父母親本身就怕黑,經常大驚小怪或尖叫,孩子會產生「負面的模仿」,並加深他對黑暗的畏懼感。同樣的,「怕鬼」也是大人對此過分的渲染和誇大所致,尤其是動作和表情,讓幼兒永生難忘,影響將來一輩子。


4.電視傳播媒介的影響:一些電視節目或靈異節目,都會將鬼和黑做關連的搭配,再配合一些詭譎的音效、動作和道具、化妝,經過大眾傳播工具的渲染,「鬼很恐怖,它會出現在黑暗的地方……,」於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裡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對它的恐懼感。


要協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應先了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如害怕黑暗,應陪伴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增加面對黑暗的勇氣;如果恐懼暗影造成的幻象,應先讓他看清楚陰影的真面目。藉由父母親的陪伴和情感支持所給予的安全感,應可得到紓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婷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